南苑街道“云守护”指挥调度室
老年居民家中实际安装设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南京市建邺区南苑街道地处老城区向河西新城发展的过渡地带,全街老旧小区多,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3万人。保障居家养老安全,尤其是空巢独居老年人的安全,是辖区居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关注度最高的需求之一。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南苑街道立足街情实际,选取老年人口密度较高的社区进行试点,为高龄独居老人安装智能居家安全监测设备,创新搭建“前端发现、云上调度、线下处置”的老年人生命监测“云守护”体系并逐渐在全街推广,切实织密织牢基本民生兜底保障网。
盯最困难的群体、做最底线的环节、防最极端的事件,“云守护”体系切实保障了老年居民的居家养老安全,为建设普惠公平、安全可靠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探索了道路、积累了经验。
一套“小系统”,守护老人安全
“人老了健忘,多亏你们上门,要不然后果真是不堪设想!”近日,88岁老人王阿姨拉着工作人员小张的双手连声道谢。当天上午,老人在家烧水忘记关火,厨房冒出的浓烟引发家中智能烟雾报警器。
就在同一时间,“南苑街道云守护监控预警平台”的智能大屏上跳出红色报警信息,工作人员小张的手机响起不断循环的语音播报。她当即联系社区网格员,一路小跑赶到老人家中探望,避免了一起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
王阿姨的儿女常年不在身边,老伴儿去世后她已独居多年。去年初,南苑街道为老人家中免费安装了一整套智能感知设备。走进老人家中,卧室安装了红外监测设备,如在设定时间内监测不到生命存在则立即报警;淋浴间配备了跌倒监测设备,通过毫米雷达波扫描是否有跌倒行为;在客厅天花板上,不断闪烁的烟感预警设备24小时工作,烟雾每平方米达0.8毫克就触发报警;客厅墙面与踢脚线齐平位置安装的白色方块是水浸预警设备,家中一旦发生漫水,也将自动报警……类似的智能感知设备,南苑街道已为辖区范围内的空巢独居老人安装了100多套。
前端智能感知老人在家中的生活情况,“云上调度”发现居家养老的异常行为。走进南苑街道“云守护”指挥调度室,平台实时显示着在线设备、离线设备、报警情况、报警类型等。中心负责人陈军介绍,前端设备根据算法采集老人的生活行为,系统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如遇异常,通过后台虚拟呼叫中心,以电话语音、微信信息等方式自动通知预先设定好的老人子女、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和社区网格员。点击管理平台,还能看到系统运行以来的所有报警情况。“运行初期报警量较大,是因当时前端设备刚刚装好,不少老人好奇,想试试‘紧急呼叫’管不管用;如今每天的报警量维持在三五起,多集中在烟感报警,因老人记性不好、烧水炒菜之时有事情打岔忘记关火所致。”
以话园社区为例,该社区人口9000多人,60岁以上老年人口有1600多人。社区书记徐姗姗坦言,“这套投入小、切口小的‘云守护’系统,其设备并非新生事物,可以说是一套‘小系统’。我们通过调研发现,传统的‘一键SOS’一旦面临极端时刻,往往‘看得见按不了’;智能穿戴设备,老人不习惯,摘下顺手再戴难;使用摄像头类监测设备,老人担心暴露隐私;还有一些老人生活节俭惯了,不愿额外付费;更多情况是,设备能够预警,但线下处置能力跟不上。数智赋能,人力补充,‘云守护’体系让社区能第一时间掌握老年人在家中的情况,既实现了对老年居民的关爱范围更广、服务质量更高,能切实防止极端事件发生,又减轻了基层社区的负担。”
背后“大支撑”,统筹多元力量
我省提出,今年要更大力度创造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南苑街道创新搭建的“云守护”体系正是公益性兜底服务。 “兜底”体现在定位上,即聚焦“生命监测”而非“健康监测”,守住居家养老“最后一环”,努力不发生“老人在家遇险长时间无人发现”这类冲击社会道德底线事件;“兜底”也体现在对象上,即聚焦独居、空巢老人这一特殊群体;“兜底”还体现在费用上,“云守护”体系前端的智能感知设备实行免费安装,电费和信息费每年每户仅20元。
“云守护”兜牢民生底线,钱从哪里来?南苑街道民生保障部部长李亮介绍,统筹社会力量共建共治共享,在投入机制上,街道按照“四个一点”筹集了首批42万元经费——慈善捐一点,动员区慈善总会捐赠资金20万元;机构筹一点,首批建设中社会组织自筹7万元;专项出一点,后续推广部分经费,纳入“为民服务专项资金”列支;街道贴一点,民政预算资金拿出15万元补贴相关运营支出。
前端感知、云上调度只是“云守护”体系的第一步,兜住老年人的生命安全,更为关键的是发现异常后如何快速处置。南苑街道党建引领动员社会多方力量参与,按照“1(家庭)+1(机构)+X(社会)”模式,明晰法定责任、契约责任、社会责任,共同组建云守护“后援团”,集聚共建共治共享的“大合力”。
子女承担法定责任,街道通过发放《知情告知书》,引导督促其履行法定主体责任;社会组织承担契约责任,是“云守护”日常运转的主力军,街道以购买服务方式,推动其落实契约责任。
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邻里“老伙伴”、物业等各类志愿者“动”起来了。南苑街道各社区党委以网格党支部为单元,由支部书记带领党员,进而发展居民志愿者,以“一对一”“一对多”的形式“认领”服务本单元或本楼栋独居老人。志愿者通过平日观察、微信问候、上门走访等方式,关心老人日常生活状况,遇到特殊情况则向社区反映。针对夜间通过“云守护”有效发现安全风险并妥善处置的,街道将给予现金奖励,同时在“善行义举”榜公布,倡导邻里守望互助,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医院、公安、消防等专业应急力量也参与到了“云守护”中来。近年来,南苑街道构建区域党建大格局,扩容基层治理“朋友圈”, 广泛吸纳辖区大单位党组织加入街道“大工委”,省第二中医院就是街道“大工委”成员单位之一。通过“云守护”体系发现存在异常情况的老人,该院特别开辟“绿色通道”进行应急救治。
擦亮“红治苑”,共享幸福南苑
探索构建“前端发现、云上调度、线下处置”的老年人生命监测“云守护”体系,南苑街道有深层次考量。
从街情实际看,南苑街道整体开发建设起步于本世纪初、城市化进程加速期的初始阶段,辖区老旧小区和老年人口较多。基层街道社区是距离群众“最近的地方”,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街道社区必须切实兜牢底线,保障高龄独居老人的居家养老安全。
从区域发展看,当下,南苑街道所在的建邺区正举全区之力建设更高水平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中心,“更高水平”不仅体现于经济发展的速度,更体现于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的温度。作为省会城市的“城市客厅”和“城市中心”,“建邺之治”要代表“南京水平”“江苏水准”,南苑街道的“民生温度”事关“建邺之治”的成色,事关南京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建设。
更重要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江苏考察时赋予江苏“四个新”重大任务,其中包括“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强调“江苏必须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走在前列”。南苑街道党工委深刻认识到,不断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尤其是特殊群体、困难群体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是包括南苑街道在内的全省上下所有基层单位必须扛起的使命担当。
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今年,南苑街道还将依托社区党建资源,创新更多关爱老年人的举措,托举老年居民群众“稳稳的幸福”——联合养老社会组织,在全街12个社区升级打造“营养餐厅”;探索为社区老人提供日托照料、护理陪伴、配餐送餐、上门助浴等综合基础服务,开通社区“流动门诊”和急危重症“绿色通道”;优化探访关爱行动机制和“老伙伴”效能,全面摸清辖区老年人健康信息;建立社区健康单元为特色的新型智能化社区健康管理体系,并力争打造成为具有建邺特色且具有区域性推广价值的社区示范点。
“云守护”体系也是南苑街道“红治苑”党建品牌矩阵的重点项目。2022年,南苑街道正式发布“红治苑”党建品牌矩阵,以“红”为底色构建区域化党建大格局,以“微网格”为抓手汇聚多元力量共治,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全域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红治苑”党建品牌发布以来,南苑街道党建引领链接的资源越来越多,汇聚的治理力量越来越广,一幅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治理的“幸福南苑”图徐徐铺展。去年10月,打造多维复合型社区治理服务新生态的“南苑实践”,入选南京全市首批社区治理现代化创新实验试点单位(街镇实验点)。
(文中出现居民人物均为化名)
来源:新华日报
版权所有:江苏钟吾大数据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ICP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2023016529号 苏公网安备32130002004002号